环境适应

杨金水

基本信息
职称:教授
电话:021-51630573
邮箱:JSYang@fudan.edu.cn
地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C409室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产量基因工程。1998-2003年, 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秘书长,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生物学学科遗传学分支”主编。编写并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因组学”(2002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1986-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在新泽西州干扰素科学公司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1990-1992年获美国洛氏基金资助在加州斯坦福大学从事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1993-1995年获美国洛氏基金资助在德州农工大学从事水稻基因组合作研究。目强承担国家863,973及国家转基因产业重大专项等课题。2003-2005年受聘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Research Interests)
在国内首先提出并采用基因差异表达路线研究作物杂种优势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农作物杂种优势产生的机理。近年来将经典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相结合,通过杂种优势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对控制产量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与克隆,并从基因组单倍型的组成与进化的角度阐明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基因组学权威刊物“Genome Research”上,首次从基因组单倍型结构与变异水平揭示了水稻杂种一代亲本基因显性和超显性表达的分子机制。此外在细胞大小的基因调控研究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发现一个保守的RNA结合域(RRM)控制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细胞的大小。该RRM结构域的过表达可使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的种子体积增加,可提高子粒产量,改良棉花纤维品质。
植物程序性死亡调控机制是本实验室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集中在OsPDCD5(动物同源基因)。该基因的反义顺序可诱导水稻光敏雄性不育,正在开展有关正义和反义OsPDCD5基因的转基因表达对植物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中应用可能性的研究。
 
获奖情况 (Awards)
 
代表性成果
1.  Ke-Gui Li et al.(2006).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a cDNA encoding a novel EMBRYONIC FLOWER2 gene (OsEMF2) in Oryza sativa, DNA Sequence  Feb.,17:74-78.
2.  Guangming He, Xiaojin Luo, Feng Tian, Kegui Li, Zuofeng Zhu, Wei Su, Xiaoyin Qian, Xiangkun Wang, Chuangqing Sun and Jinshui Yang.(2006).Haplotype Variation in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 a Gene Cluster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Improved Yield in Rice, Genome Research 16:618-626.
3.  Wei Su, Jiaxue Wu, Chun Wei, Kegui Li, Guangming He, Kotb Attla, Xiaoyin Qian, Jinshui Yang, (2006).  Interaction between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and calcineurin B-like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23 in Oryza sativa, Plant Science 170:1150-1155 (973).
4.  Wei Su, Changfa Lin, Jiaxue Wu, Kegui Li, Guangming He, Xiaoyin Qian, Chun Wei, Jinshui Yang,(2006).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cDNA encoding Lon protease from Oryza sativa, Biotechnol Lett, DOI 10.1007/s10529-006-9022.
5.  Ke-Gui Li, Jin-shui Yang, Kotb Attia, Wei Su, Guang-Ming He & Xiao-Yin Qian, (2005).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sORC2, a new member of rice origin recognition compex, Biotechnology Letter 27:1355-1359.
6. 基因组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7月出版, 第2版.

Copyright © 复旦大学植物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